輸入關鍵字,並按enter進行搜尋

用生命回應呼召的 李庥【華文親子旅遊】

點閱次數:564

李庥牧師後山宣教足跡踏查

李庥牧師除了在南台灣宣教之外,他的宣教腳蹤也觸及當時交通非常不方便的東部後山。就讓我們重溫他走過的來時路吧!

1馬偕醫院—李庥紀念禮拜堂

台東馬偕醫院恩典樓九樓有史料豐富的宣教歷史牆,訴說宣教前輩們佳美的腳蹤。李庥牧師於1875年3月30日,乘坐戎克船於卑南港登陸,他曾經帶領馬偕牧師前往北部淡水踏查,促成馬偕牧師開啟北台灣宣教之門,才有現在的馬偕醫院。因此台東馬偕醫院設立「李庥紀念禮拜堂」,且陳設有一艘仿製的戎克船。站在九樓窗前,便可遠眺太平洋,讓人無限遙想一百多年前,李庥牧師搭乘戎克船,搖搖晃晃進入卑南港的景況。




2海濱公園

卑南港(今台東港,海濱公園附近)的海岸呈直線狀,滿潮時,水深約六十尺,退潮時則為五十尺,每年十月至三月多吹東北風,所以附近海浪激盪,對於船隻碇泊、裝卸貨物極為困難。每艘戎克船或是汽船到達,都是冒險卸貨,若是能順利卸貨,也必須在強風來襲之前被迫離開。

1875年3月15日,李庥牧師在阿里港教會長老的陪伴下,搭乘戎克船,3月30日終於在卑南港順利登陸。


海濱公園日出


3寶桑老街

曾經繁華一時的寶桑街附近地區,這裡是從西海岸遷徙而來的移民,最早的居住地點。由於距離海濱公園很近,即使當時只是一個二十至三十戶漢人所居住的村莊,卻已被官方當局認定為重要的區域。寶桑老街雖已繁華不再,仍保留許多古早味美食,值得細細品嚐與懷舊。


現今的寶桑


4南王聚會所

早在李庥牧師訪查東部的前幾年,卑南族頭目生病就被打狗醫館的萬大衛醫生所治癒。後來,另一位頭目的女兒亦曾接受連多馬醫生治療,卑南地區的族人因而知道西方醫療的功效。因此,他們邀請李庥牧師前往卑南訪問。卑南族人為了訓練青少年,蓋了兩種房舍。少年會所稱為「達古範Takuvan」,是由竹子和草所搭建,高約四十呎,類似蜂窩的結構。青年會所則稱為「巴拉冠palakuwan」,是平房。


達谷範Takuvan


巴拉冠palakuwan


5新港長老教會及日式會館

新港支廳長菅宮勝太郎(1883-1943),奉令調職,但他熱愛這塊土地,不願意離開新港而辭職,1932年他興建兩樓日式建築住宅,揉合西洋風格有門廊石柱。1946年,由高端立醫師買下,設立高安診所。隔年,高端立長老的父親高篤行牧師來到新港,利用候診室作禮拜,重建新港教會(石雨傘教會為其前身)。1997年,新港教會將此建築買下,改設為會館,2003 年被登錄為台東縣政府歷史建物。

高安診所——日式會館


6成廣澳—廣恆發商號

成功鎮成廣澳是個天然港灣,早年是花東地區對外交通和貿易的樞紐,在清代是漢人入墾東海岸的重要據點。

屏東縣內埔客籍人士溫泰坤(1861-1947)於1916年在此興建洋樓式街屋廣恆發商號,是東海岸第一家大店舖。1932年新港竣工啟用,成廣澳逐漸沒落。

廣恆發商號在1990年代初期,僅存洋樓拱門和巴洛克式立面。1996年省道台11線拓寬時,北側立面遭到破壞,目前僅存約六公尺的斷垣殘壁。廣恆發商號的建築遺跡,見證了東海岸的開發史。


廣恆發號


7石雨傘—設教百年紀念碑

1877年,屏東里港教會信徒馬卡道族人張源春,前往後山從事貿易。他以祈禱水為頭目及族人治病及戒除鴉片,有三、四十戶族人改信基督教,建立東部第一座教會,名為蟳廣澳教會。

1896年(明治29年)10月,重新命名改稱石雨傘教會,為今日新港教會的前身。1977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東部中會為了紀念設教百週年,特於石雨傘建立此碑以茲紀念。


設教百年紀念碑


石雨傘


8李庥牧師東海岸宣教終點站—

彭仔存(城山)

彭仔存為西拉雅族人所建部落,早期人口約有18戶,只有兩戶為客家人,其餘都為西拉雅族人。

1875年3月15日,李庥牧師從打狗出發,3月30日在卑南港登陸,進入寶桑區,探訪卑南族頭目,4月8日抵達成廣澳,巡訪成廣澳平埔八社,4月11日前往彭仔存。第二天為安息日,李庥在頭目家前院,舉行露天禮拜,很多西拉雅族人前來接受福音,揭開東部傳教歷史。

1877年吳光亮曾派兵駐屯彭仔存,士兵曾壘石為城,故又稱「彭仔存城」,1937年日人據此改稱為「城山」。


本文照片提供/潘稀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