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並按enter進行搜尋

馬西家的妙妙湯【華文親子導讀】

點閱次數:925

郭馬西牧師於1892年生於台北社子島,是台灣教會初代牧師郭希信和陳品女士的長子。他喜歡閱讀,自日治時代的公學校高等科畢業後,進入台北神學校(現台灣神學院)就讀。畢業時,20歲的郭馬西被派到苗栗公館牧會兩年,快速學會流利的客家話,語言天分令客家會眾驚奇不已。

1914年,郭馬西赴日本唸神學院,由於學校不承認台灣神學教育的學歷,郭馬西於京都同志社普通學校完成四年的中學,再進入東京明治學院神學部。在學期間與其他同鄉創刊《台灣青年》,以新思想、新文化來建立台灣民族自決,並於1921年畢業時,與近百名日本青年被推薦至美國留學。雖然台灣的教會希望郭馬西回台,極力反對他去美國深造,他仍然選擇前往紐約州歐本(Auburn)神學院就讀,1925年取得神學學士學位以及「牧師資格證書」,後來前往協和(Union)神學院攻讀神學碩士學位。

1927年,郭馬西自協和神學院畢業,由於在學期間他嚮往至東南亞宣教,便就近至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南島語系。回到台灣後,擔任台北神學校的老師,並與葉水樹女士結婚,婚後兩人變賣所有嫁妝當做自費宣教的經費,在1929年至1933年間,於緬甸、新加坡、中國南部沿海等地宣教。

郭馬西牧師早期的家庭照(台北中山長老教會提供)

1934年,郭馬西受聘為東京台灣基督教青年會宗教部主事,舉家遷往日本東京,育有五男三女——知惠子、哲子、精一、惠二、安三、仁四郎、道子、忠吉。爾後,郭馬西成立了東京基督教傳道會,被日本的台灣留學生形容像是補給站和諮詢站,雖然郭馬西並不富有,但他與葉水樹牧師娘仍經常邀學生到家中吃飯,牧師娘到屠宰場買日本人不吃的內臟和部位,叫孩子們去外頭採集野菜,用有限的糧食原料做成大鍋營養菜飯。白天,他背著幼子,陪伴郭馬西搭電車四處探訪學生。

1941年,美日開戰後,郭馬西成為日本警察監控對象,必須每天至警察局報告行蹤。大戰三年間日本物資逐漸匱乏,郭馬西的第九個孩子愛子出生後幾週,便因營養不良去世。

1945年五月美軍轟炸東京,郭家被燒毀而必須遷離住所,家中三個上小學的男孩必須與家人分離,跟著學校老師去避難。郭馬西夫婦帶著三個女孩、大兒子和不到三歲的小兒子,投靠在北海道八雲漁村牧會的友人。到了漁村後,由於全國物資缺乏,牧師娘仰賴漁夫剁下之魚頭,得以維持家人飲食。一個月後,他們南遷至本州米澤的一間教堂,八月戰爭結束後,才和三個男孩重逢。牧師娘讓孩子們在院子種菜,並捕捉蝗蟲做為蛋白質來源,自己則每天搭火車到遙遠的農家採買,才得以維持全家的飲食。

轟炸後兩個月,東京戶山住家社區附近的景況(郭家後代提供)

1946年四月,郭馬西請託美國海軍指揮官派遣運輸船載台灣人回國。根據和田彰子醫師(音樂家許常惠的姊姊)於1999年以日文出版的回憶錄《神的庭園》,郭馬西召集台灣留學生回台灣,在海上六天,每天早上和下午,郭馬西都與海軍和學生一同作禮拜,緩和大家忐忑不安的心情。

1946年末,郭馬西成為台北中山基督長老教會的第一任牧師(日本人建造的聖公會教堂於戰後收歸國民政府國有財產局管理,據聞郭馬西持有盟軍太平洋戰區總司令麥克阿瑟將軍之推薦信回台宣教,得以登記為中山教會管理人)。往後的時間,郭馬西一家人住在中山教會僅30-40坪大的主日學教室,牧師娘帶領孩子們清潔打掃禮拜堂及廣大的庭園、油印週報,教堂外時常有國民政府的軍警巡視,但郭馬西仍為山區來的原住民主持日語禮拜,並且探訪監獄中的政治犯,庇護政治犯的眷屬。他同時在台灣神學院兼課,並時常到一些讀書會帶領知識分子祈禱,也關懷從中國轉來台灣的歐美宣教師、外籍外交和軍事人員;也曾帶領猶太教的美軍與家屬用希伯來語讀舊約聖經。加拿大宣教師苗爾甘曾說,郭馬西就像我們宣教師的牧師。


郭馬西牧師中期全家福(台北中山長老教會提供)

1966年7月6日,郭馬西於任期中病逝,享年75歲。牧師娘持續關懷教會青年。牧師娘於1972年病逝。他們的子女分別居住在台灣、日本、美國、澳洲和加拿大,致力於基督事工和台灣民族自決。

除交代我們常讀聖經、祈禱、為人服務之外,父親沒有留給我們很多話。但他的作為就是敘述不盡的話。

-郭知惠〈我的父親〉

感謝郭知惠、郭忠吉姊弟協助,完成本書。

參考資料:

1.沈紡緞,〈堅持傳福音是唯一職責——郭馬西牧師小傳〉,《新使者雜誌》85期 ,2004年12月10日,頁21-22。

2.沈紡緞,〈郭馬西牧師娘葉水樹——一位在患亂中堅持信仰的女性〉,《新使者雜誌》88期,2005年6月10日,頁26-29。

3.郭知惠,〈我的父親〉,《東京台灣教會設立60週年記念誌》,頁17。

4.郭知惠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