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姆為什麼不來看我?石仁愛修女的故事【華文親子旅遊】
點閱次數:725馬祖列島位於福建閩江口外,台灣的西北西方。馬祖隸屬連江縣,全縣主要為四鄉五島,分別是南竿、北竿、東引、莒光(由東莒島和西莒島組成),其中南竿島面積最大。
馬祖地形多屬丘陵地,平地少而多山巒,島嶼面積小、地勢高,村落大多背山面海,沿著海岸發展成自然村落,人口集中在地勢較為平坦的區域,如:南竿的介壽村、馬祖村。各島以花崗岩及花崗長閃岩為主體,質地堅硬,開發不易。
馬祖曾飽受海盜掠奪的辛酸,1956年又因應軍事所需,實施戰地政務,經歷前線戰地嚴格的管制,因而建構成軍事民政雜揉之特殊風貌。1992年對外開放後,積極發展觀光。
早期島上居民多從事漁業,靠山的居民則栽種各樣農產品,這些海鮮、農產品如今是遊客搶購的熱門商品。每個島的每個村落各有其特色,姆姆待在馬祖25年,主要活動的範圍在南竿,偶爾會搭船到北竿、莒光,去接生、探訪、幫助人。本文介紹集中在南竿。
體驗姆姆傳福音的建議行程,先到遊客中心搜集相關地圖,當地使用導航不像台灣本島方便,許多小路沒有任何標示。遊客中心提供的地圖,可以幫助旅客辨明方位。之後,再前往附近的馬祖故事館、民俗文物館、天主堂、馬祖衛理堂、津沙聚落。
馬祖故事館
馬祖故事館位於馬祖日報社的社址中,大門進去左邊一樓。館內陳列戰地政務時期馬祖的文物、照片,民眾可了解馬祖如何經歷戰火的洗禮,還有因應戰地需求的米字型窗戶以及當時通行馬祖的特別規定,例如馬祖有馬幣,僅能在馬祖使用,馬祖人到台灣需把馬幣兌換成台幣;不准進口檳榔、沖天炮到馬祖,不准養鴿子,不准放風箏。
館內展示許多馬祖重要的新聞,民眾還可以翻閱館內的《今日馬祖》,找找看有幾篇姆姆的報導。
馬祖民俗文物館
民俗文物館位於介壽公園內,採閩東建築樣式,運用四坡屋頂、風火山牆、小開窗、美人靠等地方傳統建築特色,讓遊客恍若置身悠悠馬祖的民俗古風。
館內收藏豐富,堪稱馬祖的故宮博物院。一樓展示馬祖的史前文化遺跡。多媒體展示區呈現馬祖實施戰地政策的生活紀錄,找找看能發現幾張姆姆的照片。
其他樓層介紹馬祖的歷史開發過程,澳口聚落的發展,還有聚落的建築風格、室內擺設,甚至可以看到帆船、傳統漁具⋯⋯
馬祖南竿天主堂
天主堂有個入口位於四維路上的小徑,路口有塊木板,上面寫著「石姆姆」,往十字架的方向走進,就能看到沿著小山坡往下的階梯,階梯的盡頭就能看到石姆姆和小男孩的塑像。
南竿天主堂是馬祖唯一的天主堂,位於南竿島西面的馬港,是在馬港街及媽祖宗教園區徒步可到達的範圍內。1970年,馬祖防衛司令部同意來自比利時的范普厚主教(Rev. Alphonse Van Buggenhout)在馬祖傳教,條件是必須在馬祖興建能收容兩百名孤兒的育幼院。於是1971年南竿島有了一所天主堂與育幼院。1972年,美籍蘇海星修女(Sr. Stella Smith)在天主堂旁的空地興建修女會院和海星診所,為村民免費看病。姆姆也曾在海星診所服務。目前海星診所的招牌已經拆掉,內部文物已清空。
馬祖衛理堂
馬祖衛理堂是南竿島上目前唯一的基督教會,位於清水路上靠近7-11南竿門市。初期的馬祖教會是在信徒家中以家庭聚會的模式聚會,聽福音、信主的人漸漸增多,除了少數村落外,幾乎每個村落都有聚會所。當時基督徒公開聚會、傳福音等活動是違法的。行蹤被發現的基督徒,常被關在戰壕碉堡裡挨餓受凍,不少人為主殉道。即使如此,各村信主的人仍漸漸增多,其中清水村信主的人數最多,甚至有「耶穌村」之稱。在各地基督徒迫切代禱之下,終於得以合法聚會,並在軍方的協助下,蓋清水禮拜堂。
現任牧師戴祖聖牧師、陳慧君師母非常樂意提供關於姆姆的收藏,有姆姆相關著作、剪報、姆姆的親筆簽名。姆姆曾走進教會,許多會友都認識姆姆,姆姆也曾幫好幾位會友接生,跟他們聊天可以更認識姆姆。
津沙聚落
津沙聚落位於雲台山下,南竿島西南方突出處的灣澳,是南竿最接近中國的第一大漁村聚落,早先擁有如金砂般細緻的沙灘,故名金沙,後寫做津沙。早年漁產興盛,隨著兩岸對峙,鄰近漁場又遭破壞,居民紛紛外遷。
在縣政府與社區發展協會的奔走下,今日的津沙聚落,頹圮舊屋重現生機。建議可以爬上海邊古厝群的石階,體驗姆姆當時每天走的路徑。(*本段文字多參考自馬祖國家風景區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