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I 醫師范鳳龍【華文親子旅遊】
點閱次數:1419一探Oki醫師的行醫腳蹤
一心一意只為醫治病人的Oki醫師,幾乎隨時都在醫院待命。他曾風趣地說:「我走了之後,你們不要幫我立遺像,每天風吹雨打,又沒有人幫我洗澡。」不過,羅東聖母醫院還是為他塑了像,好時時紀念他行醫的精神。讓我們一起從了解靈醫會開始,走入他們建立的醫療機構,帶孩子親身體會Oki醫師的行醫腳蹤。
1靈醫會
天主教靈醫會由會祖聖嘉民於1586年創立,秉持著神貧、貞潔、服務及仁愛的聖願,期許會士們竭盡心力為病人與窮人服務,即使面臨生命危險,也不放棄,會服胸前及斗篷上的紅色十字架,正昭示著他們以仁愛和犧牲為使命。
十九世紀中期,靈醫會開始在義大利以外的國家發展,1946年,首批靈醫會士前往中國大陸雲南服務,直至1952年遭中國共產黨驅逐來到台灣。他們選定宜蘭縣羅東鎮做為再次出發的起點,於同年6月15日籌設「羅東聖母醫院」,接著1953年由馬仁光修士在澎湖馬公成立「瑪利診所」,並於1957年擴建為「天主教靈醫會惠民醫院」。
靈醫會在宜蘭還成立了許多慈善機構。1959年成立收治肺結核病人的「聖母分院—丸山療養院」,之後順應社會需求改做老人安養,並於2009年遷至三星鄉,更名為「聖嘉民老人長期照顧中心」。1977年,謝樂廷神父創建「惠民殘障服務中心」照顧肢體殘障的病人。1987年,呂若瑟神父創立「聖嘉民啟智中心」,開啟宜蘭的啟智教育及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的先河。
此外,因護理人力極度缺乏,靈醫會於1964年創辦「聖母護理職業學校」,培育優秀的護理人員。而知名的「蘭陽舞蹈團」,亦是由靈醫會蘭陽青年會秘克琳神父所成立。
想要更進一步了解靈醫會,可以到羅東聖母醫院的「靈醫會史蹟館」參觀,順道看看Oki醫師的銅像在哪裡!
靈醫會史蹟館
地址:宜蘭縣羅東鎮中正南路160號
電話:03-9544106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8:00-17:30,假日不開放
2羅東聖母醫院
1952年4月,靈醫會會士們經由香港,來到當時醫療落後的宜蘭縣羅東鎮,租下一家已休診的私人診所,並於同年6月15日籌設「羅東聖母醫院」。醫院取名聖母,意指會士們願像母親對待子女般疼愛與照顧病人。當時的民眾以台語直呼羅東聖母醫院為「阿兜仔病院」,他們醫病救苦之外,也常救窮,不只協助窮人就醫,甚至為他們募款、安排就業。
早年羅東聖母醫院開設特別門診「貧民施醫所」,讓窮人不會因為沒錢而不敢看醫生,並且設立了20張「義床」,提供無法支付龐大醫藥費的貧病患者使用。此外,為了服務偏遠山地鄉的原住民,會士們主動上山行醫,守護他們的健康。
羅東聖母醫院從草創時期僅有12張病床及簡陋的設備,靠著十幾位醫護人員與會士、修女們日以繼夜地工作,樹立了良好的典範和口碑。除了看診、開刀與照顧病患之外,還得寫信到國外募款,為醫院添購藥品、設備並擴充病房。
為了感念Oki醫生的貢獻,新建的重症醫療大樓,就是以「范鳳龍紀念大樓」命名,並且在一樓入口處也有一座Oki醫生的銅像做為精神象徵。另外,既然來到羅東聖母醫院,也別錯過圓形小巧的「耶穌聖心堂」。後來屋頂上裝飾的石獅子結合在地文化,饒富趣味,目前已被宜蘭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古蹟。
耶穌聖心堂
地址:宜蘭縣羅東鎮中正南路160號
電話:03-9544106
開放時間:每日6:00-18:00
3聖母分院(丸山療養院)
聖嘉民老人長期照顧中心
1959年,靈醫會在宜蘭縣冬山鄉丸山村成立「聖母分院(丸山療養院)」,成為第一個照顧結核病患的民間機構。早期,結核病被視為絕症,病患們不但被許多醫院拒收,連家人都不敢靠近。
結核病患承受著身心的煎熬,於是,會士們選擇在丸山山頂的僻靜角落,親力親為地照顧這些被社會拋棄的人,即使面對高傳染風險,他們也不戴口罩或穿隔離衣,以免再次刺傷這些無處可去的病患心靈。
隨著醫療品質的日漸提升,結核病已成為可醫治的疾病,丸山療養院看見臺灣社會在老人照顧方面的需要,於1993 年開始收容貧病孤苦老人和慢性病患,並於1995年轉型為老人安養院。2009 年搬遷至宜蘭縣三星鄉大隱村新址,與「聖嘉民啟智中心」比鄰,正式更名為「聖嘉民老人長期照顧中心」,成為專責照顧老人身心靈的機構。
若是認同聖嘉民老人長期照顧中心的服務精神,也可以贊助「一臂之力」(志工服務) 或「一幣之力」(捐款贊助),讓長者們得到更好的照顧。
聖嘉民老人長期照顧中心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大隱村三星路二段103號
電話:03-9898806
參考資料
1. 羅東聖母醫院公關部。
2. 天主教靈醫會 http://www.camillians.org.tw
3. 羅東聖母醫院 http://www.smh.org.tw
4.羅東聖母醫院口述歷史小組:《12位異鄉人傳愛到台灣的故事》,台北,董氏基金會大家健康雜誌,2011。
照片提供:羅東聖母醫院公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