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並按enter進行搜尋

用生命回應呼召的 李庥【華文親子導讀】

點閱次數:771

請差遣我

李庥(Hugh Ritchie,1840-1879)出生於英國蘇格蘭,是英國長老教會宣道會派駐台灣的第一位牧師。李庥牧師於1867年抵達台灣之前,馬雅各醫師(James Laidlaw Maxwell )已在南台灣宣教一年多,因著他的醫治和愛心,許多台灣人決定信仰基督教。馬雅各醫師向英國提出申請,請他們派一位牧師來為這些人施洗,並主持禮拜和聖餐等儀式。 受派的馬遜牧師在來台灣的海上行程中遇難。當時李庥牧師從格拉斯哥大學畢業,進入位在倫敦的英國長老會學院(English Presbyterian College)讀神學。從年輕時,李庥就想到東亞宣教,還在讀神學院三年級的李庥,勇敢接受宣道會的差派。

1867下半年,李庥受封為牧師並與伊萊莎.庫克(Eliza C. Cooke, 1828-1902年)結婚。兩週之後,這對新婚夫妻就登上了駛往台灣的船,歷經五個月的航程,在12月13日抵達打狗(今高雄),那時,李庥夫人已懷有身孕。

李庥在台灣的足跡

1868年,由於英商走私樟腦事件,引發台灣人排斥外國人和基督教。馬雅各醫師培養的本土傳道人被抓入監、莊清風傳道殉道,埤頭禮拜堂也被燒毀。

1869至1874年間, 李庥牧師重整了打狗醫館和埤頭禮拜堂,以屏東阿里港為新的據點,向南開設了十多間漢人教會。他與馬雅各醫師將宣教區劃分成台灣府(今台南)宣教區與打狗(今高雄)宣教區。李庥負責牧養打狗宣教區、打狗醫館,還要巡視馬雅各醫生開設的府城教會及木柵、崗仔林、柑仔林及拔馬等數間西拉雅族部落的山崗教會。

1870年,李庥牧師在旗後開辦「傳道師養成班」,與首屆學生彭根源、黃深河、雷金、胡古、吳葛、林華及劉沃一同四處傳福音,開設了阿里港、東港、琉球、阿猴(屏東)、林仔邊的竹仔腳、鹽埔、楠仔坑、橋仔頭、客家南岸等教會 。

1871年底,加拿大長老教會首任宣教師馬偕牧師(Rev. George Leslie Mackay)和與李庥同為格拉斯哥大學畢業的甘為霖(William Campbell)相繼抵達台灣。李庥牧師陪伴馬偕牧師適應環境,並與德馬太醫生(Dr. Matthew Dickson)三人搭船北上,在淡水登陸。他們三人一起前往台灣中部宣教,在內社、大社為幾十名信徒受洗,並在埔里社舉行禮拜,上午、下午各有三百多人參加,共二十多人受洗。這次巡訪後,兩位牧師將台灣以大甲溪為分界,北部設為加拿大長老教會的宣教區,南部設為英國長老教會的宣教區。

1876年台灣府與打狗兩宣道區合併,旗後傳道師養成班的學生遷至府城成立大學(Capital College),李庥牧師教授舊約概論和天文、地理等知識。

前進台東

在打狗宣教區服事的期間,有一名來自東部卑南族部落的頭目來到打狗醫館求醫,數年後,又有另一位頭目的女兒接受連多瑪醫生的截肢手術,他們邀請李庥牧師前進東台灣「後山」。

1875年,李庥從打狗出發,搭戎克船歷經14天航程來到台東寶桑 ,是第一位進入東部的宣教師。他探訪卑南族頭目,經過成廣澳平埔八社,沿著東海岸探訪部落,並在彭仔存(城山)一位西拉雅族頭目的房屋前院,舉行露天禮拜。此為第一次東部巡訪。

李庥牧師觀察到卑南部落茅屋的形式、獸皮衣著和巫師信仰,也記錄了婚姻自由和特殊的喪葬儀式。他一路上都被數以百計需要藥品的病人包圍,用洗劑洗滌病患的眼睛和潰瘍的傷口,包紮和給藥,並建議病情嚴重的患者去打狗醫館就醫。李庥牧師發現許多人聽過「一個高於萬名之上的名字」這樣的福音,是從荷蘭時期留下來的,他一邊教導部落民眾衛生觀念,一邊傳講:「上帝是所有人偉大的父親;上帝是愛;我們在上帝面前都是罪人,耶穌是救贖主,救我們脫離罪惡;耶穌來到你們中間,成為僕人。」

在東海岸的平埔部落,原住民說的是閩南語,他們多數未曾聽過福音,但對福音很有興趣,願意一起跪下禱告。

1877年,阿里港教會的張源春用一碗禱告過的清水治癒石雨傘社西拉雅頭目的疾病,爾後,連續發生許多神蹟,成立蟳廣澳教會。1879年,李庥培養之本土傳道人李豹和吳意來此堅固信眾的信仰,之後,巴克禮牧師來到東部,為許多人施洗,拜訪了蟳廣澳、觸階(今加蜜山教會)、石牌(今富里教會)等教會。

與李庥同工的伊萊莎

那時,纏小腳的習俗仍盛行於閩南漢族,女孩子在五至八歲左右開始進行,分為三個階段,曲折、纏緊、密縫。纏小腳的女孩雙腳疼痛發炎寸步難行,1871年開始,伊萊莎雖然育有兩個幼子,仍然投入女性的教育,每到一處就以天地為教室,在林間教導女性識字、閱讀。李庥夫婦反對纏足,入學條件便是解放纏足。

李庥夫婦在1878年底休了一段長假,返台後開始推動興建女學校,此舉引來許多反對的聲音,但他們在1879年6月向教士會提出申請建築女學校的用地,李庥夫婦要奉獻該建築的費用,以此得到新樓東南隅一地。同年9月,李庥向英國母會女宣道會(The Women's Missionary Association)請求派遣一名女宣教師來台服務,辦理「女學」推行「女宣」。

1879年9月29日李庥牧師因熱病逝世在台灣府城,與早夭的次子同葬在打狗山山腳。他是馬雅各醫師、馬偕牧師的宣教夥伴,也是巴克禮牧師初來台灣時,在異地孤單時,常會想念的人。

隔年,李庥夫人伊萊莎受女宣道會指派為台灣首任女宣教師。李庥夫人奉獻了三百英鎊建設校舍,仍需要籌募四百英鎊來增設姑娘樓。1880年,她回英國休養身體時,向母會女宣道會全力爭取到當時增設大學與學生宿舍相等的金額。李庥夫人獨自攜著長子威廉繼續在台灣耕耘女宣事工,四年後再度因病回英國療養,無法親眼看見女學校舍和姑娘樓完工。同年,清法戰爭爆發,宣教師撤離至廈門避難,而「新樓女子學校」由朱約安(Joan Stuart)與文安(Annie E. Bulter)接辦,直到1887年2月14日才開學,首屆學生18人,為今台南長榮女中之前身。


參考資料:
《李庥與伊麗莎白・李庥宣道書信集》(全兩冊)李庥與伊麗莎白・李庥(2019)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歷史委員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南神學院共同出版
《李庥牧師東遊記》 潘稀祺(2017) 台東馬偕紀念醫院院牧部出版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迪階觀音山教會早期五十年史(1877-1927)英國長老教會東部宣教與觀音山教會現況》黃茂卿 (1991)台灣教會公報社出版
首任駐臺牧師李庥。檢自http://www.ces.org.tw/main/mission/activity/mtw.htm (2019/03)
陳中潔(2006)。Rev. Hugh Ritchie 李庥 牧師。檢自http://thetaiwanese.blogspot.com/2006/07/rev-hugh-ritchie.html (2019/03)
史話113 首仟駐台牧師李庥。檢自http://www.laijohn.com/book2/113.htm (2019/03)
新樓女子學校的幕後推手─伊萊沙‧李庥(Elizabeth Cooke Ritchie,1828-1902)。檢自https://women.nmth.gov.tw/information_101_39956.html (2019/05)
乘風破浪來台灣的李庥。檢自https://reurl.cc/v1mQzl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