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關鍵字,並按enter進行搜尋

愛在公東 錫質平神父的故事【華文親子導讀】

點閱次數:2430

來自瑞士的錫質平神父

1917年10月出生於瑞士東北部畢斯威爾(Bichwil)小城的錫質平神父(Jakob Hilber),21歲那年加入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Societas Missionaria de Bethlehem, SMB,簡稱白冷會)。1946年,錫神父曾短暫至中國傳教兩年,後因共黨勢力抬頭返回瑞士,直到1953年10月來到台灣台東,被任命為白冷會台灣區會首任會長,負責天主教在台東開教的工作。


竭力改善部落生活

錫神父經常騎著重型摩托車,跑遍台東的山邊、海邊,他載著新來的神父到各個部落傳教、蓋教堂,也載著奶粉和衣服,分發給需要的人。錫神父行事嚴謹,勤儉自律,但在遇到孩子們的時候,他會停下摩托車,一面按喇叭一面大喊:「小朋友好!」逗得孩子們呵呵笑。

為了改善部落的生活,錫神父帶著當地居民修築堤防,避免田地被河水淹沒;並挖掘水井導引泉水,解決飲水問題。他請老師教婦女裁縫,請修女到部落照顧病人,甚至募款買羊讓原住民放牧,買船讓他們可以出海捕魚。

漸漸地,錫神父發現,只有教育才能改變窮困的現況。每當錫神父騎著摩托車四處探訪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繳不起學費而失學的孩子,他半拉半強迫地幫助他們回學校唸書,並設立原住民學徒班讓他們學習謀生的技術,還在台東地區廣設學生宿舍讓他們住。另外,錫神父也發現,有些孩子到了晚上還背著書包在外面補習,孩子們告訴他,補習才有機會考上中學、大學,錫神父覺得很奇怪,比起拿學位,學會一技之長不是更重要嗎?


成立公東高工

於是,錫神父寫信給白冷會總會,提出他的想法,得到同意後便著手買地蓋學校,這間學校就叫「公東高工」,「公」是指羅馬公教會,也就是天主教,「東」是指台東。

錫神父邀請年輕的瑞士建築師達興登(Justus Dahinden)為公東高工設計教學大樓,這棟建築以「方舟」為設計理念,就像一艘廣納各種技術的大船,引領公東高工向前航行。錫神父親自帶領原住民學徒班的學生們,蓋起這棟當時全台東最高的四層樓建築:一樓是實習工廠,二、三樓是學生宿舍,四樓是鑲著彩繪玻璃的天主堂。

接著,他寫信給歐洲德語區的天主教會,請求教會鼓勵擁有專業證照的青年到台灣當義工,位居偏遠的公東高工,前後竟有21位來自瑞士、德國、奧地利的外籍老師,不支薪地在學校裡教導木工、水電、機工等課程,直到公東培育出自己的師資後,外籍老師支援的教學計畫才告一段落。


引進瑞士師徒傳承學制

公東高工於1960年開始招生,原本錫神父想引進瑞士傲人的鐘錶技術,可惜台灣氣候潮濕並不適合,後來改引進同樣講究精準的木工等技術,將瑞士師徒傳承學制帶進公東高工,錫神父四處募款,從歐洲買回最新的機器、工具和設備,讓學生們跟著這些來自歐洲的外國老師,扎實地學好一技之長。

在學校裡,錫神父對學生們非常嚴格,他把瑞士人做事那種認真、一絲不苟的態度用來教導學生。在他的心目中,絕對沒有「差不多」這三個字,任何事情,都必須認真地做到分毫不差才行。學生們經過這般嚴謹的訓練,自1970到1985年間,曾多次為台灣在國際技能競賽奪得獎牌。


既嚴厲又慈愛的長者

對學生們來說,錫神父是既嚴厲又慈愛的長者,遇到家境不好的學生,錫神父會讓他們在學校工讀,負責清理街道水溝、刷油漆、修理桌椅門窗等工作,而付給工讀生的薪水大部分都來自錫神父做資源回收的收入。另外,錫神父十分用心維護校園裡的花草樹木,要是有人攀折踐踏,會讓他非常生氣,有些頑皮的學生因此故意去踩草地,讓錫神父氣得追著跑。


與南興部落劉家的深厚情誼

錫神父初到台東傳教時,得到排灣族南興部落頭目劉樟的大力支持,結為好友,頭目過世前和錫神父相約,以後要讓錫神父葬在劉家祖墳地,而劉頭目的孫子劉德仁,在父親過世後,也被託付給錫神父照顧。因為父母的感情不被祝福,德仁從小被迫和媽媽分開,成了大家眼中的問題兒童,只有錫神父不放棄他,走到哪兒帶到哪兒。

直到有一天,錫神父騎著摩托車載德仁去尋人,一位婦人前來開門,忽然激動地抱著德仁大哭,德仁立刻明白,這位婦人就是他的媽媽。錫神父要他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他並不是孤單一個人,從此以後,德仁像變了個人似地用功讀書,不再惹麻煩。


把異鄉當故鄉

為了公東高工的經費,錫神父常常回瑞士募款,有一次順道去醫院檢查,發現得了癌症,他不顧醫生的警告,堅持回到心目中的故鄉——台東,甚至把弟弟錫安東給他治療癌症的錢,全部捐給學校建籃球場。現在在公東高工籃球場的籃球架下,仍然可以清楚看到「錫安東捐獻」幾個字。

即使生病了,錫神父還是打起精神,騎著摩托車,繼續四處探望學生、教友,一直到他再也沒有力氣發動摩托車為止。 而他一手創辦的公東高工,現在依然為台灣教育人才,繼續把扎實的技術傳承下去。


參考資料

1.范毅舜:《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台北,積木文化,2008

2.范毅舜:《公東的教堂: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台北,本事文化,2013

3.黃清泰:《瑞士學徒制教育在台東:一位老校長引導的學習革命》,台北,圓神文化,2017。

4.歐思定譯;趙川明編:《白冷會台灣區會文獻選譯(一)()》,台東,台東生活美學館,2018

5.盧俊義:《這些人,這些事:用生命疼惜台灣的「愛的守護者」》,台北,啟示出版,2018